行业动态
公司新闻
AI智慧城市时代,智慧交通系统集成工程面临哪些创新机会
浏览量:1864   发布时间:2020-12-01 16:27:07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下,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在提升交警的监管和执法能力以及区域交通管理和运行的效能,其次,才是提供公共服务。

  下面的内容显示:认识水平差异很大。

  一、以智慧白银为例,智慧交通建设目标如下:

  智慧交通建设以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推动智慧交通应用等重点工作为导向,在交通运输、交通管控、公共服务、绿色交通等方面实现突破。重点解决白银智慧交通发展的基础运行环境、基本业务应用、基本信息服务和基本公共管理应用“四基”问题,形成建设骨架,并根据需求迫切程度及基础条件,建立示范领域,为智慧交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智慧交通通过整合现有交通业务资源,结合在建的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综合信息平台,以及运输监管体系、综合运输服务体系、运行管控体系、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等四大工程,开展智慧交通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步形成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交通运输监管、交通运行管控、公众出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体系”。

  ——综合信息平台。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交通行业信息汇聚整合和交换共享,各交通管理行业平台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交通信息交换共享的枢纽,提供综合运输智能化决策分析,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运行,为管理部门、企业、公众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运输监管体系。运输监管体系覆盖交通政务、城市客运、公路管理、港航水运、安全监督等领域,通过运输动态服务中心实现对运输车辆动态监督,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对道路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是由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网络设备、载运工具、客货流和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是支持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系统。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其一是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

  ——运行管控体系。运行管控体系主要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以及外场基础应用系统的建设。交通指挥中心包括支队、大队两级交通管理指挥体系;外场基础应用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电视监视系统、交通流量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信系统等以及警用车辆(人员)卫星定位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相关系统的接入。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公共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推出综合的移动互联网出行信息服务应用,搭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智慧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框架,通过智能手机、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提供城市道路、公路、公共交通出行信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出行需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路网信息服务系统、停车诱导服务系统、便民服务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通过智慧交通建设,把白银建设成为标杆性综合交通体,全面提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力度、增强城市交通运行管控能力、完善城市社会化服务水平,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为市民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及时、精准和全面的信息化决策和支持。

  二、再如,在智慧吴江建设中,对智慧交通工程做了如下要求:

  (1)建设目标

  在现有交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精确的交通基础数据采集、实时有效的道路交通监管、人性化的交通出行及诱导服务,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和市民出行满意度。

  (2)建设内容

  智慧交通工程将充分整合交通信息资源,重点建设交通运行综合管理平台、绿色出行体系、智能泊车系统。

  交通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完善吴江交通信息化基础建设,实时采集路况、车辆、行人和交通设备等信息,全面推进卫星定位、视频监控和交通业务数据的应用,实现对公交客运、出租车、危险品运输车等经营范围、经营状况、经营数据的全程监控,为公交客运、出租车、危险品运输车等规划、扩容、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支持,充分利用指挥协调功能,及时进行车辆调度,实现高效协同和效益最大化。

  绿色出行体系。建设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供公交车辆的定位、线路跟踪、到站预测、电子站牌信息发布、油耗管理等功能,提升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动态优化和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客运联网购票、出租车自助召车等应用建设,实现苏州大市范围内公交卡互通互认。提升慢行交通服务能力,扩充公共自行车数量,提升使用率,实现公共自行车在苏州范围内的通借通还;开发移动APP,提升借还车便捷程度。

  智能停车泊位系统。建立机动车停车场泊位管理系统,包括停车场库数据普查、停车场库泊位采集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申报平台、智能泊位发布平台、外场电子公告牌、有效监测市区停车场库信息,并从侧面进行区域交通诱导。

  (3)进度计划

  2015年启动交通运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智能管理,协同、调度,实现预警与应急处理的协同机制。

  后续逐步完成绿色出行体系、智能停车泊位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建设。

  (4)建设运营模式

  由政府投资,交通运输局牵头,会同公安局交警支队、城管共同建设。

  三、在智慧丹东中建设的智慧交通的要求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16〕1681号)的通知,开展智慧交通建设。

  ——电警卡口系统。进一步完善电警卡口系统建设,最终覆盖到城市主要道路路口80%,提升道路监控水平以及交通违法监测能力,实现交通执法高效化。

  ——汽车电子标识系统。引入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全市汽车安装汽车电子标识卡,通过在市区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环保限行监控路段建设视频+射频双基识别监测基站,实现交通信息的精细化采集,为交通流量监测、车辆稽查、交通诱导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稽查系统。通过射频+视频双基识别卡口监控,实现车辆信息的精准识别,从而完成假套牌车稽查、黑车识别、车辆轨迹跟踪、区域动态管制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涉车安全管理水平。

  ——交通决策分析系统。基于采集的多源信息数据,实现交通运行态势分析及研判、拥堵分析、交通仿真等功能,改善现有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交通安全和畅通水平。

  ——公交优先系统。基于城市公交优先建设目标,选取试点线路建设公交专用车道,通过RFID监测基站识别公交车辆,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联动,实现公交信号优先,保障公交车辆优先通行,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交通,打造公交都市。

  ——特殊车辆管理。针对特殊车辆(运钞车、渣土车、危化品运输车、出租车、客货运车辆、校车等),实现车辆资质管理、运行线路跟踪、车驾匹配管理等,从而保障特种车辆的运输安全。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平台。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相关信息共享与交换。完成全市交通设施统一管理;实现公交车辆、出租车、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物流运输等的运营监管;实现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协调运行调度、线网运行规划;实现与交警、旅游、环保、气象、地质等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

  ——客流分析。通过手机信令、公交IC卡、客流采集设备等多元数据对全市公众的出行分布、出行方式识别、通勤规律、重要场所客流来源去向等进行分析,实现对全市公众出行客流情况的精确掌控。

  ——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基于客流分析的动态数据,以及公交已有的全面线网包括线路、站点、场站等资源数据,对现有网络进行单条、区域、全网多层次的规划优化,从而提高公交线网的密度、距离的合理度,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环保黄绿标管理系统。以汽车电子标识作为环保黄绿标电子标志,实现汽车环保信息电子化管理,通过在环保限行区域设置RFID监测基站,实现黄标车环保区域限行监管,提升环保信息化水平。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针对路外停车场建设智能停车收费系统,针对路内停车建设车位检测系统实现智能收费管理,通过建立城市级联网停车管理平台,提供车位信息共享、车位预定、在线支付、停车诱导等,实现智能化停车管理与服务。

  ——交通信息服务。掌上交通系统基于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公交线路查询、实时路况发布、长途客车时刻表查询、交通热点查询、资讯发布及咨询投诉等,为广大交通出行者提供各类动静态交通信息服务,辅助出行者制定合理的出行计划,避开拥堵或事故路段,提升出行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控及协同指挥。作为城市级综合交通运输协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进行全市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实现全市跨部门跨应用系统的运行组织协调,以及交通应急处置的决策分析、信息保障工作。

  当前,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及其设备正在快速改变传统的交通管控和出行方式,整个智能交通行业如何应对?

  总体而言,无人驾驶实验区的启动,必将对路侧信息化、卡口信息化、车与车之间通信设备等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现有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加之无人机和机器人的共同影响,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正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最为关键的是:城市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建立对城市各个交通信号灯的实时调控机制,使得纠结和困扰各级交委已久的拥堵和停车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其应用正在加速城市大脑的建设。

  所以,智慧城市中国首席咨询师早在2012年提出的智能视觉车联网体系或将于未来五年得以实现,人、车、路、环境、事件的信息第一次有望被全过程记录下来,并以大数据的方式助力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运营、管理和服务。

  无人机悬空执勤与机器人交警执勤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贡献卓著,其已经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发挥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时代或正在悄然来临!

下一篇: 政策加码智慧城市 产业发展进程提速